文|,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初次怀孕,任谁都紧张,准妈妈们恨不得变身母婴专家,对产检单上的各项数据追根究底。这样并没错,但就怕一知半解,自己吓唬自己。
这两天碰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这样,产检结果显示NT值为2.9,,这个数值有些偏高。结果上星期做了唐筛,显示低风险,她彻底懵了,这到底有没有问题?
她总觉得做无创会更安心,但她工作也忙,间来,于是百般纠结中给我发了私信咨询。
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关于唐氏综合征的系列检查,很多孕妈都有这么一段纠结的心情,担心是否胎宝宝出了问题。
但大部分孕妈还是通过了后面的唐氏筛查、大排畸筛查等,最终生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
因此,当孕妈们看到NT,根据医生的安排做好后面的检查项目就好了。若医生明确说没问题,就别自己吓唬自己了。
NT值超出临界值说明什么?这项检查测量的是胎儿颈下部位透明带的厚度数值,11周-13周+6天范围内。
,胎儿的发育还没到能检查的地步,无法检查;,则会使检查数据异常。
我国NT值的临界值为2.5mm,2.9的确有些高了,有一定风险,需要密切关注,但又没危急到必须采取措施的地步,最好再观察后续的产检结果。
据资料表明:NT值越高,胎儿染色体异常以及心脏异常的概率也会增加。
NT值偏高代表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偏高,结构异常也有一定几率。
,结果做唐筛却显示低风险,到底是闹哪出?!实在放心不下且疑惑的孕妈,后续应该关注无创DNA(或羊水穿刺)和20周以后的大排畸这些检查。
这种情况不做无创是否可以?这个问题,具体要根据孕妈的身体素质综合考虑,没有标准答案。
唐筛准确率约在65%,并不是很高的数值,而且孕妈的年龄、体重、预产期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数据,导致误差较大。
想起群里有位宝妈说的,,几天,跟护士说过后纠正过来,结果“高危”立刻就变成了“低危”。
也有的孕妇习惯了报虚岁,实际年龄34,虚报一岁就是35,于是唐筛的报告结果就很不理想,医生本来要建议她做个羊水穿刺或无创,后来知道了实际年龄才说再观察观察。
若仅以唐筛低风险就判断胎儿患唐氏的几率低,是不完全可靠的。因此,若之前检测NT值偏高的话,即便唐筛显示低风险,还是做个无创DNA更靠谱一些。
这项检查需要从孕妈妈的静脉抽血,以此分析胎儿的DNA状况是否正常。
无创能检查常见的13、18、21三体染色体,准确率达到99.99%,接近于百分百了,而胎儿若是出现问题常是这三种染色体导致,因此还是很值得信任的。
如果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孕妈,建议再做无创DNA,这样更为保险。
高龄产子(35岁以上);双方家族中有人生出过唐氏儿;之前曾数次流产;常处于高辐射环境、化学污染中;怀孕期间服用过不合适的药物;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后期的排畸检查,仍需重点关注除了唐氏筛查需要重点注意外,20周以后的大排畸检查也是重要项目,主要是筛选胎儿是否存在结构畸形的可能,检查内容为头面部、内脏器官、四肢的全身性结构。
若这个检查顺利通过了,那么就代表胎儿基本不存在问题,准妈妈可以安心了。
很多孕妈可能要问,既然唐筛结果并不准,那为什么还要做这项检查?浪费钱还白担心。
唐筛的准确率虽不算高,但多少也能起个警示作用。就像查违章的交警一样,他们站在路口,根据司机的神情举止、行车路线或牌照状态拦下车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检查。
唐筛主要是大面积的粗略检查,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找出其中患病机率高的做下一步安排。
羊水穿刺和无创DNA,就是粗筛之后的针对性检查,前者是从肚皮下穿刺针头去吸羊水,有一定风险;而无创DNA技术更先进,仅需静脉抽血检查,因而价格更高,也无法全面普及。
总之,所有的检查项目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孕妈们一定不要漏了,更不要讳疾忌医。
NT值偏高还是有一定风险的,需要谨慎处理,最好与医生谈谈看下一步怎么办。
“哇——哇”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啼哭,“七斤六两,是个小虎仔……”2022年2月7(农历正月初七)11点26分,3号手术间顺利诞生我院生殖医学中心第二例试管婴儿——2号试管宝宝。
尹女士夫妇喜获小虎仔,母子平安,家庭从此得到真正的圆满,可喜可贺!这是对我院辅助生殖技术的肯定;是2022年寄予新的希望;更是新年之最好的礼物!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帮助更多的生育困难家庭获得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曾经您守护国,倾心为国十三载
现今我们为您守护家,试管圆梦在随医
尹女士是一位光荣军嫂,她深知小家对国家的意义,用军嫂那份特有的坚强和自信,在爱人背后默默守护家庭的幸福。尹女士爱人参军13年,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国家,也因此把自己的婚姻大事一拖再拖,碰到相知相守的尹女士,两人已经到晚婚晚育的年龄,结婚三年,一直未能受孕……
2021年初,夫妻两寻求帮助,李进主任热情接诊后仔细询问双方的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后发现女方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异常回声等异常,根据她的情况迅速给予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试管婴儿助孕的方案,帮助她们尽早实现怀孕的愿望。
2021年4月,小尹开始进入试管婴儿周期;
2021年5月14,小尹完成取卵,随后在胚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细心呵护下,精卵结合并发育形成优质胚胎;
2021年5月17,胚胎移植回患者子宫;
2021年5月29,胚胎移植12,患者化验血HCG显示阳性,标志着试管婴儿移植成功;
2021年6月11,胚胎移植25,超声提示宫内单活胎,胎心搏动可见,标志着试管婴儿临床妊娠成功;
经过9个多月的孕育,2022年2月7(孕40周)上午11:26分,剖宫产顺利分娩7斤6两男婴,母子平安。
试管婴儿,顾名思义说明这些小婴儿不是通过正常的精子卵子结合而诞生的婴儿。大家总听说试管婴儿一代技术,试管婴儿二代技术,都到了四代技术了,是不是技术越往后,越先进?
其实不是的,现在试管婴儿技术的一二三四代都在使用,是根据不同条件的情况设计出来的,都可以帮助辅助生殖。1978年,英国胚胎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与妇产科学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经过20年的上百次试验,最终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布朗就是在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帮助下来到这个世界的。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又被称为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简称IVF。它是借助内窥镜或B超,从妇女卵巢中取出成熟卵子,并与精子在试管或堵养皿中一起培养以生成受精卵,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胚胎后,再将胚胎移植到未来母亲的子宫内,使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直至成为成熟胎儿,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形成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因为女性疾病原因而导致的不孕症,例如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等。这些不孕症通常采用辅助生育技术是无法治愈的,因此可以说,IVF技术是人类生殖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也叫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又称显微受精,简称ICSI,它是IVF技术发展应用中的重要拓展。ICSI技术特点是通过显微操作技术,直接将单个精细胞注入卵细胞来帮助卵细胞受精。只要取到一个精子就可以使卵细胞受精,提高了卵子受精的成功率。因此它适用那些由于男性精子原因造成的不孕症,如畸形活精子症,精子数目过低,克氏综合症等。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又称为着床前胚胎遗传诊断,或叫胚胎筛选。随着科学家们对遗传病的深入研究,为了避免遗传缺陷小朋友出生,就提前对精子卵子结合的胚胎进行筛选,从中选择最符合优生学原理的胚胎植入母体,目的在于避免植入存在遗传缺陷风险的胚胎,生出有先天疾病的小孩。这个技术适用于那些想要繁育后代、本身却患有高遗传风险疾病的人群,包括患单基因遗传病(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X染色体连锁遗
传病等)和染色体结构畸变。
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又称为卵浆置换技术,决定人类遗传性的物质存在于精、卵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它决定了生育后代的遗传特性,而围绕细胞核的细胞质,则发挥着营养细胞核、维持细胞生命的作用。这种试管婴儿就是针对那些虽有排卵功能,但因为身体条件不好,或者年龄偏大,致使卵子质量不高,活力差的女性。具体方法是将她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一位年轻、身体健康的女性卵子的细胞浆中,形成一个新的、优质的卵细胞,而它仍旧表达前一位女性的遗传特征,仍旧以前一位女性为“核心”。然后再把这个所造成的卵子和其丈夫的精子在试管中结合成受精卵,重新植入前一位子宫内,这样就生下一个和提供卵细胞浆的“第三者”毫无关系的健康孩子。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这些技术均有各自的适应症,下次再听到谁更先进的说法就可以甄别了。
人们总有对试管婴儿的一些担心,比如试管婴儿不是通过自然的天然的方法结合,?智商都能正常发育吗?试管婴儿与正常婴儿有什么不同,试管婴儿长大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吗?试管婴儿成年之后会和普通婴儿一样吗?
大家担心的这些问题其实科学家们也有考虑,并且他们进行了许多调查分析,就目前的结论来看,试管婴儿与正常受孕的婴儿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没有不同。有许多对比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孕育过程中还是试管婴儿出生之后,试管婴儿的孕育周期,,身长,头围一系列新生儿的检查都没有不同,另外还对出生缺陷,出生后的围生期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做了对比调查,也没有任何差异。
另外,在成长过程中,只要正常喂养,正常的婴儿一样,正常发育,健康成长,智商也不会有异常,试管婴儿也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人间体验。至今,全球约有400万试管婴儿降生。长期的跟踪研究显示,试管婴儿与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并且能通过自然方式生儿育女。布朗在28。包括布朗在内,不少试管婴儿如今已为人父母。
试管婴儿经过多年的发展,为世界上许多不孕不育的夫妇提供了生育的可能,为许多家庭带来了欢乐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看待试管婴儿技术,以及那些长大成人的试管婴儿们。
参考文献
[1]米弘瑛,李利,麻新梅,许小艳.试管婴儿新生儿情况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04):593-594.
[2]韦雪桦.试管婴儿及其健康[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4(06):588-590.
[3]张婷,王晓民. 体外受精与试管婴儿——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05):678-682.
[4]彭靖,卢大儒. 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与探讨[J]. 自然杂志,2010,32(06):338-343+308.
[5]. 走进“试管婴儿”[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44(08):972.
[6]王晓琛. 试管婴儿三十年[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06):73-75.
【想捐卵青岛】标签: